9月1日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,随着“双减”政策的实施,县第三小学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形式,丰富课后文化,激发办学活力,新学期迎来新气象。
在县第三小学二年一班,教师杜莹正和同学们一起歌唱《两只老虎》,这也是新学期每天第一节课前的师生互动环节,对于低年级,除做好常规教学外,还增加了拼图积木、我是小诗人等活动,培养学生兴趣爱好,提高发散思维能力,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,在兴趣中成长。县第三小学教师杜莹介绍:过去学校以教科书为主,在课堂上更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生接受能力;“双减”政策出台之后,学校将把重点转为育人,重点关注学生习惯养成、兴趣培养及文艺体等全面发展。在课堂上,教师采取了很多创新形式,更多与学生进行互动,采取同桌互助、小组合作等形式;课下,也会让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,相信这些都会对学生今后成长有很大的帮助。
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后服务,延伸学习内容,这也是“双减”政策实施后,学校对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改变,把课后服务这个大课堂变成陶冶学生兴趣爱好、养成育人好习惯的示范园地。县第三小学副校长武云辉介绍:自“双减”政策实施以来,县第三小学在教师的授课方式上,采用了以老带新、以新促老、同组互助的形式,让教师尽快适应新形势下的授课模式。在课后服务方面,县第三小学在对学生当天知识进行查缺补漏的同时,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,同时还将红色教育、国学文化引入课堂教学中来,让传统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,培养学生爱国情怀,为孩子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(见习记者 刘伟)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