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头乡十五井村通过壮大木耳产业、发展特色种植等方式,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全力打造村增积累、户增收入的产业强村。
当记者来到后头乡十五井村时,脱贫户宋显又和妻子正趁着大田种地前的空闲时间,在村里的木耳园区忙着给木耳菌包挂袋、打孔,能在家门口就找到务工岗位,这多亏了村里新建的木耳园区。今年,后头乡十五井村在“小木耳,大产业”上下功夫,投资40多万元新建高标准木耳大棚6栋,不仅推动木耳产业发展壮大,还带动了包括宋显又在内的40户脱贫户,通过务工和年底分红的方式实现增收。宋显又告诉记者,他在木耳园区务工每天能收入80元,村里还给像他一样的脱贫户分红,每户又能增加收入2000元,这样仅靠村里的木耳园区他家一年能增收7000多元。
后头乡十五井村有着多年的木耳种植经验,但由于过去都是地摆木耳,存在易患病、管理难度大等方面的问题。为了破解发展瓶颈,今年三月份,村干部前往东宁市考察学习棚室木耳种植技术,并于4月份开始木耳园区建设,采用黑木耳挂袋全方位立体栽培模式,实现每亩种植菌袋数量较地摆木耳菌袋多一倍,最大限度节省空间的同时,还能提高木耳产量。后头乡十五井村党总支书记董敏介绍:今年木耳园区的12万袋菌袋能产出木耳3000斤左右,十五井村还注册了绥十五井绿色商标,采取精包装销售,这样木耳价格比散装高一倍,预计今年木耳收入达到50万元左右。接下来,十五井村还将发展黄瓜籽、红小豆等特色种植产业,全力打造十五井产业强村,让百姓真正富起来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