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,365bet世界杯足球_bte365正规网站_365手机体育app县克音河乡通过积极发展乡村产业、发挥劳务输出合作社引带作用等有效举措,充分挖掘城乡就业岗位,实施劳动力“内转”,促进农民务工增收。
在克音河乡西林村西林茶厂,工人们正在对蒲公英茶进行人工精选。西林茶厂采取“企业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带动农户发展庭院经济,并为有务工意愿的农户提供岗位。59岁的于文静就是其中一员,家里的土地都托管了,解放了双手的于文静便来到茶厂干活,每天让她额外收入60多元。
在克音河乡克音村水蛭养殖场,年近60岁的村民刘乃俊正在给水蛭喂食。对于老刘来说,水蛭养殖场离家近、活不重,还不耽误种地,不仅让他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,每月还能增收近2000元。克音河乡克音村党总支书记宋海龙介绍:全村现有剩余劳动力200多人,通过到水蛭养殖场和附近林场务工,全部就近实现就业,每年劳务收入达到13万元。
此外,克音河乡中兴村还成立了全省首家村级劳务力转移协会,让劳务输出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取暖,在组织村民外出务工的同时,还常年带领村民到县城内短期务工,帮助他们找工作,增加收入。
据了解,克音河乡各村按照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,充分发挥企业、园区、合作社作用,引导村民宜工则工、宜农则农,全年内转劳动力1580人,实现劳务收入1100万元。
(见习记者 杨宇生)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