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度,根据国家、省、市局、县委县政府相关要求,结合我县实际,制定如下工作计划:
一、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
以“十九大”精神为统领,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,以深化改革强基础、转变职能促创新、完善机制控风险、严格执法提效能、社会共治筑防线的要求,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意识、以“四个最严”抓监管的工作要求,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质量体系,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,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,着力消除食品安全隐患,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,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,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。
二、主要工作内容与措施
(一)进一步深化改革,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
1、继续深化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。完善食品市场监管领域的执法改革,明确监管辖区,明确监管责任人,强化食品专业基础上的综合执法。进一步组织基层食品安全“协管员”队伍,加强食品专业相关知识培训,加强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,第一时间发现、报告并及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,把问题发现在基层、解决在基层。
2、落实监管责任,加强检查督办。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综合目标,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考核评价,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,逐级健全督查考评和通报制度。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,依法依纪追究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责任人的失职渎职等责任。
3、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。科学制订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抽检计划,以各类风险因素和高风险食品为重点,拓展监测和监督抽检覆盖面,提高风险监测有效性。进一步完善监测后处理制度,发挥监测抽检隐患发现作用,及时消除风险隐患。提高监测数据的应用,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,提供数据支持,开展风险交流。
4、完善应急预案与应急响应机制。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,健全各级应急管理机构。加强应急预案建设,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、培训和演练,加快提升防范预警、应急响应、应急检验、应急评估等应急核心能力。加强和完善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突发事件应对协调联动机制,明确和落实部门相关处置职责。完善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,规范事故调查处理程序。加强和完善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,迅速组织开展现场控制、安全评估、事件调查、信息发布等应急措施,妥善处置突发事件。
5、做好食品安全宣传工作。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熟经验、管用举措、特色做法的新闻宣传力度,定期通报重大方针政策、重要领域专项整治情况、阶段性成果以及食品生产经营诚信自律典型、监管执法先进人物等。深入开展集中式的“3.15”消费者权益保护日、“食品安全宣传周”等活动,拓展日常“五进”等宣传,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宣传,提高群众风险防范意识。
6、完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。完善有奖举报制度,适度扩大奖励范围,建立匿名举报奖励制度,对提供有效线索、经查证属实的,及时兑现奖励。对举报违法制售、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等严重违法犯罪问题的举报人,以及违法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举报人员,适当提高奖励额度。严格执行举报保密制度,依法严惩对举报人打击报复的行为。
7、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。利用社会资源,提高培训质量,推进企业落实食品从业相关人员“40小时”培训要求,建立培训考核档案,完善考核合格上岗制度,提升食品关键岗位从业人员的法规道德意识和基本职业素养。
(二)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,强化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
1、开展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。进一步加大对肉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,严厉打击私屠滥宰、肉源掺假等违法犯罪行为。引导企业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。
2、开展白酒质量安全专项检查。围绕落实国家、省市要求,开展全县白酒质量安全专项检查,督促白酒生产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、强化监督管理,从源头保障白酒质量安全。坚决打掉无证“小酒坊”。
3、组织开展瓶、桶装饮用水专项整治工作。加大对瓶、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,组织开展瓶、桶装饮用水专项整治工作,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。
4、加强食用植物油、食品糕点、饮料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,严格生产许可,加大日常监管力度,进一步强化对重点企业的监督检查措施,防范安全风险。
5、深入排查治理食品生产加工环节“两超一非”问题。开展食品风险排查,严禁白酒、食用植物油等食品带入性塑化剂超标问题,加大对食品相关产品的检查力度;针对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,继续加大日常检查和抽检工作力度,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。
6、重点加大对食品小作坊的专项整治。开展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全面整治。将规范豆制品小作坊作为整治中的重中之重。建立小作坊监管档案,积极引导一批发展为获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,按照食品作坊基本卫生条件规范一批,对不符合食品作坊基本卫生条件的、又不自行关闭的查处一批,对“黑窝点”和“黑作坊”坚决予以取缔。小作坊监管覆盖率达到100%。
7、深入排查食品标签标识存在的问题,组织开展标签标识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,督促企业规范食品标签标识标注,科学引导食品消费。
8、将食品生产许可作为食品监管的重要措施,加强信息沟通,完善证前、证中、证后监管工作衔接机制,实现生产许可与日常监管并重的工作局面。
9、规范开展监督抽检工作,从严开展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工作,确保问题整改不到位不放过,违法处罚不到位不放过。
10、探索开展食品生产企业分级分类监管,提升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,促进食品企业不断提升食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。
11、落实生产企业约谈制度。为了防范和控制食品生产活动中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,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,通过与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进行谈话的方式,督促企业及时查明原因,解决问题,消除影响。对日常监督检查和抽检中发现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和质量隐患的,拒绝接受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和抽检的,有关部门通报、媒体曝光等渠道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,消费者多次举报投诉造成社会影响的,其他需要约谈的情形等五种情况,进行约谈。
12、加强食品诚信体系建设。依法健全完善食品企业和小作坊信用档案,实施信用公示制度,发挥对食品安全失信行为的惩戒作用
(三)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,强化食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
1、流通环节突出抓好婴幼儿配方乳粉、肉制品、食用油、食品添加剂、调味品、白酒、儿童食品、保健食品、食用农产品等重点品种的专项治理。对以上重点品种要实行高压态势,发现假冒、过期食品、食品标签不符合规定、未索票索证及未建立健全进销货台账制度(票证通电子票)等违法行为务必要“严字当头”,绝不手软,整出成效,尤其要下大气力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和肉制品进行重点整治。
2、突出抓好学校周边、大中型商场和连锁超市、批发单位仓库和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、重点区域专项整治,及时消除安全隐患。各分局要以学校周边小食品店、小摊贩为对象,以儿童食品为重点,对销售假冒产品、过期食品、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食品等进行清查,发现违法行为,要严厉处罚。同时严格经营条件和许可条件的监督检查,对严重违法经营者坚决予以取缔,努力净化学校周边食品市场。加强对大中型商场和连锁超市、批发单位仓库、食品运输车辆及农贸市场的监管,目的在于管住食品销售主渠道和问题源头。
3、要根据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、投诉举报的重点问题、监管中发现的典型问题,在重点时段实施重点监管,确保“3.15”、“五一”、中高考、中秋、国庆、元旦、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和旅游旺季食品市场安全。
4、掌握辖区内食品经营户的底数。伴随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深入,食品流通监管机构、职责、范围都发生了新变化,需要我们加强调研,掌握底数,重新审视和把握食品流通监管的规律,查找分析食品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、原因和隐患,明确重点、特点、风险点,为实施分类分级监管,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奠定基础。为此,要求各分局在3月份进行一次调查摸底,对辖区内流通环节普通食品、食用农产品、保健食品等经营户建立健全监管档案,做到底数清,情况明、数字准。
5、强化食品经营者的准入规范。食品流通许可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一关口。严把食品经营主体的准入关,严格依法核发食品经营许可证。对食品流通经营者除了法定基本条件外,要对其管理人员、经营场地、经营制度、经营设施等具体要求认真进行核查,强化对主体资格的事前审查,规范市场准入条件。依法查处和取缔无证经营食品违法行为,确保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,维护合法经营的利益。2016年要严格规范我县新建的金兰农贸市场,打造高标准的食品经营环境,让百姓放心购买。
(四)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,强化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
1、加强餐饮企业内部管理,进一步完善人员管理、台账登记、索证索票、进货查验、卫生管理、餐厨垃圾处理等制度。
2、扎实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等级评定工作,以等级评定和公示为抓手,开展寻找“笑脸”就餐活动,逐步提高寻找“笑脸”就餐认知度,实现餐饮服务分级管理工作全覆盖。
3、逐步推进餐饮服务“明厨亮灶”工作,明确建设任务和考评标准,重点是大中型餐饮企业、学校食堂、幼儿园食堂、老年公寓食堂。实现餐饮服务操作过程可视,提高学生家长和餐饮消费者的安全感。
4、加强对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的监督和指导,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。积极发挥基层协管员的作用,做好现场指导和指挥,实施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制度,工作落实做到位。
5、大力推进餐饮服务监管重心下移,加强对重点单位、重点区域、重点时段、重点环节、重点品种的日常监管。
6、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,完善日常监督检查通报制度,及时在网站和媒体上公开监管信息。
7、加强农村餐饮服务监管,配合教育部门开展春秋季学校食堂监督检查。确保学校食堂配备一名食品安全专职管理人员,着力保障师生饮食安全。
8、结合本地实际,强化专项整治,突出大中型餐馆、学校食堂、集体用餐等大型聚餐消费场所,开展重点防范,消除食品安全隐患。
9、强化对餐饮服务环节不合格食品处置情况的督查,特别是监督抽检及投诉举报中问题产品的处置,及时追根溯源,严肃查处。
10、、开展食品添加剂、夏季凉菜、冬季火锅、年夜饭等专项监督检查。
11、探索实行餐饮企业“黑名单”制度,对严重违规违法餐饮企业,查处后及时在媒体和网站上曝光,惩戒不良失信企业。
12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,引导餐饮企业自愿落实主体责任。畅通投诉举报渠道,落实有奖举报制度,调动广大群众参与餐饮食品安全治理积极性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